基本資料

融合教育何價 ?

  2020年聖誕節,不知何故,我竟被邀請去教授「小學未來副校長培訓班」,負責一個六小時的課程,題目是「融合教育」,至今花了三個月仍未準備好。我對融合教育略有認識,大意是在一所學校內,收生的標準並非單以成績作為錄取條件,學生的評估亦非單以成績作為評核指標。融合教育的理念,是安排一些有「特殊教育需要」的學童,包括讀寫障礙、過度活躍、自閉、聽障、視障……進入主流學校,與其他學生一起讀書,互相認識、互相了解、互相幫助,而日後評核也有所調適。但正如文章開首所言,我不知為何會獲邀去講解「如何在小學推行融合教育」,因為我一直在中學工作,而我服務的學校也只有少數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,所以,當我知道要在「如何在小學推行融合教育」的課題上開班授徒,而這些「徒」更是未來的小學副校長,我真的摸不著頭腦,同時也感到戰戰兢兢。

  為了準備這次教學,我當然先翻閱相關書本、文件和瀏覽網頁,博覽群書之餘,我也主動請教了一些小學校長,因為他們對如何在小學推行融合教育既有理念,也有實際經驗。最後,在若干小學校長與我分享了有關課題後,我獲益不少。

  但有趣的是,在訪談的末段,他們都不約而同地、千叮萬囑我切勿公開他們的校名,或讓其他人忖度到他們的校名,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。事實上教育界一向都願意分享自己學校的亮點,以供其他友校參考,讓莘莘學子有所裨益。好奇一問之下,原來他們的答案都是有血有淚,相當委屈的。

  在一所學校裏,理應容納不同的學生,倘若他們是資優兒童、數理天才、運動健將、樂器演奏高手、朗誦冠軍……這當然完全沒有問題,因為家長不但不介意,相反,更樂意自己的子女與多才多藝的同學為伍。但現實中,在融合教育政策下,公營或資助學校少不免要錄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,他們也許是讀寫障礙、過度活躍、自閉……,於是校長、老師、心理學家、言語治療師、社工等便須各施其職,各展所長,再加上無限愛心,設計不同的活動去發展他們在學業上及學業以外的潛質。當然,教育局會因應學校錄取這些學生的人數而增撥資源,可惜這些資源只是杯水車薪。

  學校老師們大都是本著教育的大使命,有教無類的精神,盡心盡力做好融合教育。吊詭的是,假如學校做得出色,這便會吸引更多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入讀,那麼,無論教育局其後再增撥多少資源也好,學校人手始終負荷不了。再加上,其他主流學生的家長大多只見到這類學童的負面情況,如在堂上搗蛋、騷擾同學,妨礙老師的教學進度等,而不理解他們在學習及個人成長的限制,結果學校在執行共融政策及照顧家長感受之間承受了不少壓力,吃力不討好。所以,如果我將這些在融合教育做得出色的學校「開名」,只會令更多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爭相報讀,讓這些小學徒添麻煩。

  說到這裏,真的很無奈,全因香港的教育生態就是「追求卓越」,因此學校收生大多「擇優而取」,這恰巧與教育局大力推行、增撥資源的融合教育理念背道而馳。在此,只希望各持分者,包括校長、老師、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,也明白融合教育的理念,運作縱有難處,也要包容、體諒,因為神做每一個孩子,無論他是聰明、愚笨、健康、殘障……神愛他們,我們也應學習神,由衷地接納他們。「我們愛,因為神先愛我們。」(約翰一書4:1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