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資料

校長分享2

 

 

早會靈修分享:「我們在天上的父——從背誦到信靠的旅程」

 

各位老師、各位同學,早晨。

 

我們每天早會都會誦讀主禱文。高年級的同學可能已經熟讀甚至背誦得滾瓜爛熟,但我想問大家:你有沒有真正明白這段禱文的意思?你知道耶穌為何要教門徒這樣禱告嗎?

 

主禱文(The Lord’s Prayer)記載於《馬太福音》第六章第9至13節,是耶穌親自教導門徒的禱告方式。但要明白主禱文的背景,我們要先看看耶穌在第六章前段說了些什麼:

 

祂指出一些人「假冒為善」——

- 行善是為了讓人看見;

- 施捨時故意張揚;

- 禱告時站在街頭,想引人注意;

- 禱告時重複冗長,以為話多就能打動神。

 

耶穌要責備這些假冒為善的人,因此就教導門徒應該如何禱告。祂不是要我們鋪天蓋地、長篇大論的禱告,而是要我們用真誠的心與神對話。聖經裡最短的禱告之一,是彼得在水中快要沉下去時呼喊:「主啊,救我!」(馬太福音14:30)——簡單、直接、真實。

 

那麼,耶穌為何又要教我們一段較長的主禱文呢?

 

主禱文的重要性在於:

 

1. 它是禱告的範本 :幫助我們在信仰生命中有方向,不偏離焦點。

2. 它是信仰的濃縮 :涵蓋敬拜、順服、信靠、悔改、饒恕與盼望。

3. 它是群體的禱告 :用「我們」而非「我」,提醒我們彼此相連、同屬神家。

 

基督教的禱告,不是求神拜佛式的重複誦經,也不是向神索取好處。真正的禱告,是在密室中、在群體中,誠心認定上帝是我們的天父,是我們生命的主宰。

 

我們禱告,是因為我們渴望與神建立關係,願意讓祂引領我們的生命。我們在禱告中敬拜祂、順服祂、信靠祂,也在祂面前悔改、饒恕、並懷著永生的盼望。

 

作為一位信主多年的教育工作者,我也曾在生命中經歷迷惘與掙扎。無論是學生的情況、工作的壓力、前途的抉擇,心裡非常擔憂。那時我不是用華麗的詞句向神祈求,而是簡單地說:「天父,我不知道怎樣做,但我願意信靠你。」

 

那一刻,我深深體會到「我們在天上的父」的真義——祂不是遙遠的神,而是願意聆聽、願意引導、願意同行的父親。

 

所以,我鼓勵已信主的同學,每次誦讀主禱文時,不只是背誦,而是再次認定:上帝是我們的天父,我們願意讓祂引領我們的生命,幫助我們活出聖潔、饒恕與信靠。

 

而對未信主的同學,我也想讓你知道:這位天父不是高高在上、冷漠無情的神。祂是願意住在你心裡、願意聆聽你傾訴的主。祂不會強迫你相信,但祂一直在等你。

 

聖經說:「看哪,我站在門外叩門;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,我要進到他那裡去。」(啟示錄3:20)

 

每一次你誦讀主禱文,耶穌就在門外敲門,輕聲對你說話。你願意聽見祂的聲音,開門迎接祂嗎?

 

願主賜福大家,讓我們在禱告中與天父同行。

 

阿們。